
次閱讀
2025年6月13日,國土交通省於東京召開了國土審議會推進部會的第四次會議,會中重點報告並討論了「地域生活圏專門委員會」的總結報告書。這份報告以「地域生活圏-人口減少社會的處方箋-『人與國土的再設計』」為主題,針對日本當前面臨的少子高齡化與人口減少問題,提出了全新的國土與社會發展方針,強調國土交通省在推動地區振興與公共服務革新中的關鍵角色。
國土交通省於2024年9月決定設立地域生活圏專門委員會,並於同年10月展開首次會議。經過多次工作小組討論及五次正式會議,於2025年5月28日提出總結案,並在本次部會正式公佈。報告指出,隨著人口減少與高齡化趨勢加劇,僅依賴地方公共團體主導的傳統公共服務模式,已難以全面應對社會需求。國土交通省認為,必須轉向以民間主導、官民協作的創新地區經營模式,才能持續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服務。
地域生活圏的核心理念
報告書強調,應以居民生活圈為基礎單位,打破市町村界限,透過官民夥伴關係共同打造能夠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「地域生活圏」。國土交通省指出,這一模式的核心在於最大化活用地區資源,建立地區經濟循環,同時解決地區課題與推動事業經營。為此,報告建議創設能夠長期承擔日常生活服務、兼顧地區課題解決與企業經營的民間事業主體—「地方管理法人(ローカルマネジメント法人)」。
地方管理法人的多元實踐
國土交通省在報告中介紹了多個地方管理法人的先行案例,並將其分為三種類型:
- 共同體(Commons)形成型
- 地場企業引領型
- 產業創新創出型
這些案例展現出,推動地域生活圏形成與地區課題解決,需具備「共助・共創文化」、「外部資源(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)的戰略性活用」以及「數位技術與數據連結」等要素。國土交通省強調,地區課題的解決不僅是行政服務的補充,更需居民、企業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、協作,發揮各自優勢。
地域生活圏形成的必要條件
報告書最後明確指出,為了實現地域生活圏的有效運作,必須建立民間事業者參與地區課題解決的評價機制,強化人才培育與確保,並加強國家等公部門的支援。國土交通省認為,這些條件將成為未來推動地區振興與國土規劃的重要基礎。
委員會意見與後續政策方向
在會議討論環節,與會委員提出多項建議,包括建立社會性與經濟性兼顧的評價指標,並強調未來人才確保的困難,期望能將企業日常業務與地區貢獻相結合,促進企業參與地區建設。國土交通省表示,將以本次報告為基礎,與相關省廳密切合作,推動具體政策立案,進一步完善國土管理與地區發展體系。
其他政策進展報告
除地域生活圏報告外,國土交通省本次會議亦匯報了廣域地方計畫的制定、地區居住促進及國土管理構想等多項政策推進情況,展現國土交通省在多層面推動國土規劃與地區振興的積極作為。
國土交通省此次提出的「地域生活圏」構想,反映出面對人口減少與高齡化社會的現實挑戰,必須突破傳統行政主導模式,積極導入民間力量,創造官民協作的新型地區經營模式。未來,國土交通省將持續以此為基礎,推動更具彈性與創新的國土與社會發展政策,促進日本各地區的均衡繁榮與永續發展。